"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",可谁又能想到,在景区坐个护栏,竟会阴阳两隔?
8月2日,辽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景区,一声惊恐的呼喊打破了山间的宁静。一名51岁的杨姓男游客坐在老牛背景点的栏杆上休息时,身体突然后仰,从约100米高的悬崖坠落。距离仅四五米远的妻子眼睁睁看着丈夫坠崖,急得直跺脚,哭喊着向周围求助:“求你快帮我打电话!”周围的游客也尽量安抚他的情绪,告诉他已经报警了,已经有人打过电话了!
景区组织了专业的救援队伍,最终在老牛背景点附近的山地上找到了这名摔下的男子。8月3日,记者从凤城市文旅局了解到,这名51岁的当地游客经过抢救无效,不幸去世。目前,家属已报警处理此事!
展开剩余82%目击者说,男子不知道是累了想歇脚,还是想找个好角度拍照,竟坐到了栏杆上!
有现场游客表示,事发地点位于景区一处陡峭观景台附近,该区域设有安全护栏及警示标志,但部分地段地形复杂,可能存在安全盲区。目前,景区已暂时封闭相关区域,进行安全隐患排查。
部分人质疑护栏偏低、警示不足;更多声音认为游客自身安全意识薄弱,“明知险峻还冒险坐栏杆”。
是游客自己不小心?还是景区的安全措施真的有漏洞?51 岁的年纪,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按理说出门游玩会比年轻人更谨慎些。可偏偏就在凤凰山这样的险地出了意外,这里面到底藏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细节?
这护栏到底靠不靠谱?文旅局一查,好家伙,刚好1米高。说高不高,说低不低,卡在个尴尬位置。专家都急了,赶紧拉来评估——加高?加固?还是得给这"险"字当头的景点上个双保险?
男子家属悲痛万分,他们表示男子平时身体健康,此次出行是独自散心,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悲剧。家属对景区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出质疑,认为警示标识不够醒目,巡逻力度也有待加强。
我翻阅了尘封的档案,发现凤凰山的安全记录犹如一部“宿命编年史”:1995年,三名探险者误闯禁地,迷失山林三日,最终两人因体温过低不幸离世。此后,景区迅速织起了铁丝围栏,并立下了冰冷的“止步”之牌;2010年,一对伴侣冒险越过栏杆,只为窥探“一线天”奇观,妻子不慎滑坠三十米深渊,丈夫舍身相救亦受重伤。景区痛定思痛,将一米高的栏杆换成了粗壮的铁柱;2018年,暴雨肆虐,步道崩塌,五人被困山腰,历经六小时救援方得脱险。景区信誓旦旦要“重塑排水体系”,然而次年暴雨,故地重陷险境;2025年,杨叔不幸倚栏失足,坠入万丈深渊。如今,景区再度宣称,将“增设防坠天网”,以期终结这轮回的悲剧!
8月4号,丹东市文旅局专门管这事儿的科室回应了老牛背景点的护栏问题。他们说,初步查了一下,凤凰山老牛背的护栏大概1米高。虽说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,但这地方不是以“险”出名嘛,所以已经让景区赶紧给护栏的安全性做个全面评估,还找了建筑安全方面的专家来看看,到底用不用加高或者再加些防护设施。评估结果呢,3个工作日内就能出来!
有网友说:"都50多岁的人了,还不知道栏杆不能坐?自己非要冒险,怪谁?"
还有人说:"出门在外就得对自己负责。"
有人在质疑景区:"1米高的栏杆,在那么陡的地方够干啥的?稍微重点的人一靠就可能翻出去!"
旅游安全专家指出:“山区护栏应达 1.2 米,且需定期检修,该景区明显未达标。”法律人士表示:“若设施不达标,景区需承担主要责任;若游客自身过错(如攀爬),可减轻责任。”
这一结局,不仅终结了杨某的生命,更撕裂了一个家庭——妻子亲眼目睹丈夫坠崖,余生将背负无法磨灭的创伤。
如今,杨某的遗体静静躺在殡仪馆,家属与景区的协商仍在继续,而当地文旅局已着手安全检查。这起悲剧绝非偶然——它像一记沉重的警钟,叩问着景区安全管理的底线,也提醒每一个热爱自然的旅人:再美的风景,也抵不过生命的重量。
每逢意外,网络热议焦点总在于责任归属与防范措施。景区声称已尽责,家属埋怨警示匮乏,专家强调细节观察,业界呼吁集体行动。然则,每位旅者面对护栏与警示,内心应有警觉。景区无法面面俱到,危险地带人潮汹涌,唯有自我约束,家人间多加提醒,或许悲剧可免。事过境迁,生命难回,家属心痛,景区承压。每位旁观者阅毕新闻,或许都会沉思,未来出游时,切勿以生命为赌注!
这起悲剧引发了网友对旅游安全的深刻反思。凤凰山以“险峻”著称,老牛背路段本就陡峭难行,虽设有铁质护栏,但任何脱离安全区域的行为都暗藏致命风险。正如现场游客所述:“有人竟然坐在老牛背的栏杆上,太危险了!”栏杆绝非歇脚的座椅,尤其是背对深渊时,一次重心偏移便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!
发布于:天津市盈辉优配-盈辉优配官网-配资公司开户-上海配资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